那曲特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新場景開拓-移動機器人在體育領域的三大應用

日期:2024-01-08     來源:新戰(zhàn)略    作者:新戰(zhàn)略    瀏覽:3115    
0
核心提示:體育與科技的融合。
在運動場上,人類一直是主角。但隨著移動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它們已經開始在體育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教練角色——運動訓練

1.運動技能提升

移動機器人在運動訓練領域的應用,正為教練團隊提供全新的工具和視角。舉例來說,一些機器人可以模擬特定運動的動作,幫助運動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巧,提升訓練效果。另外,通過搭載先進的傳感器和攝像頭,移動機器人能夠實時監(jiān)測運動員的動作、姿勢和技術細節(jié),以制定更科學的訓練方法。


羽毛球陪練機器人Robomintoner

由中國電子科技大學所研發(fā)的羽毛球陪練機器人——Robomintoner。不僅能識別方向、預測羽毛球軌跡,還能進行精確有力的揮擊,可以與真人進行對打訓練。

越南研制的TOPIO是一個真人大小的類人機器人,內置攝像頭,可以看到對手擊中的乒乓球并做出反應,幫助初學者更快提高技術。


TOPIO機器人

2.運動健身陪伴

除了專業(yè)的運動員外,普通人對運動健身的需求也在逐漸加大。有研究表明,機器人教練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鍛煉方案,也在陪伴和社交互動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從而起到鼓勵運動的作用。

日本的機器人“Taizo”外形酷似人類,老年人可以通過聲音命令和按鍵輸入來控制并在它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2017年,日本水戶市在其縣立健康廣場上開展了由機器人“Taizo”指導老年人康復體操的實證實驗。

國內健身行業(yè)新興品牌菲力斯機器人發(fā)布了智能健身機器人P1。從外觀和功能上來看,智能健身機器人P1很像是移動機器人和健身鏡的“合體”,采用3D-SLAM室內定位導航技術,可以根據(jù)健身空間的器械和運動所需設備進行自主導航。



雇員角色——賽事服務


1.運動助理

移動機器人可以為運動員提供輔助服務,為賽事及訓練的順利進行提供相應支持。例如,在高爾夫球、網球等球類運動中,撿球機器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常見。

TrueBots 推出 The Ball Picker撿球機器人可根據(jù)高爾夫場的大小自動地進行巡視,找尋散布在球場內各個角落的高爾夫球并回收起來,在運輸?shù)焦潭ǖ牡攸c,全程無人自動化。tennibot網球撿球機器人,號稱是全球第一臺全自動網球撿球機器人。使用攝像頭和傳感器來偵察網球,可以全程自動撿球,也可以通過APP指定撿球場任何角落的球。高爾夫球童機器人Axglo X-E是一款外形像鴨子的移動機器人,其核心賣點在于跟隨模式,同時還具有較為不錯的智能化和通過性。它可以自主地跟隨高爾夫球手,并提供有用的信息,如高爾夫球場導航系統(tǒng)和天氣更新。


The Ball Picker撿球機器人


tennibot網球撿球機器人


Axglo X-E

2.賽場維護

機器人也為體育賽事的組織、開展與宣傳提供便利。它們可以承擔安保巡邏、設備搬運、場館清理等工作,提高賽事的整體效率。

在大型體育賽事中,移動機器人還能夠提供信息服務。它們可以被設計成走遍整個場館,為觀眾提供座位指引、賽事信息和周邊設施的介紹。足球場除草機器人可以沿著事先設定好的路線對球場進行保養(yǎng),且能夠在大多數(shù)天氣和惡劣的土壤條件下一天24小時工作,大大節(jié)約了勞動力。


足球場除草機器人

運動員角色——場上競技

1.機器人與人類的競技

一些移動機器人甚至能夠直接參與到比賽中。例如,在足球場上,一些機器人通過復雜的算法和傳感技術,能夠在場上進行精準的控球和射門,與人類運動員展開激烈的比賽。


圖片

備受矚目的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國際合作項目于1996年發(fā)起成立并延續(xù)至今。該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開發(fā)出完全自主的類人機器人隊,在國際足聯(lián)的規(guī)則范圍內打敗人類足球世界冠軍隊。此外,滑雪機器人基于復雜的傳感系統(tǒng),能夠在各競賽閘門之間進行自動導航,可以避免障礙物并在未知的滑雪坡上穩(wěn)定滑行,同樣可以與技術高超的人類同場比拼。


RoboCup

2.機器人與機器人的競技

在運動場上,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比賽也成為了受歡迎的娛樂形式。例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擊劍對決、機器人拳擊等已經成為一些科技展會上的焦點。

美國的BattleBots是一場機器人格斗大賽。在這個比賽中,各種機器人會進行激烈的對抗,帶給觀眾機械碰撞的視覺沖擊。


BattleBots機器人格斗大賽

結語:

縱觀全球,對于各國而言,體育行業(yè)都是一個不小的市場,甚至成為一些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例如,美國的體育產業(yè)產值占GDP的比重已接近3%,同時,美國體育產業(yè)產值是汽車產業(yè)的2倍、影視產業(yè)的7倍;意大利的體育產業(yè)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成為了國民經濟的十大支柱產業(yè)。中國在邁入“十四五”時期后,也在大力發(fā)展體育行業(yè),國家體育總局表示,力爭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yè)總規(guī)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yè)。

在體育與機器人的融合發(fā)展中,國內外的研究方向和發(fā)展路徑各有側重。國外更強調“體育+機器人”的實踐研究,通過機器人技術助力體育活動的推動和創(chuàng)新,不僅涵蓋了專業(yè)競技,還關注了更廣泛的健身、醫(yī)療和社會服務;國內則聚焦于“機器人+體育”的研究,如足球機器人、乒乓球機器人等的算法研究和系統(tǒng)開發(fā),雖在技術層面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實際應用和場景擴展上相對較為保守。

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我們或許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機器人技術更廣泛地融入體育生態(tài)系統(tǒng),促進體育與科技的深度互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專業(yè)競技水平,更能夠服務更廣泛的人群,推動體育事業(yè)在科技浪潮中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更全面、普及的發(fā)展目標。
 
打賞
 
更多>同類行業(yè)資訊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DT_PATHS |  聯(lián)盟簡介  |  聯(lián)盟章程  |  組織架構  |  網站地圖 |  粵ICP備14089875號  |  網站客服

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yè)聯(lián)盟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 掃描訪問手機版